1.电脑有几代?

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电脑啊电脑?

电脑有几代?

第五代计算机属于智能型计算机-第5代智能化电脑系统

计算机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1代计算机: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件方面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代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958—1964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软件方面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0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第4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第5代计算机:人工智能计算机第5代计算机是人类追求的一种更接近人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它能理解人的语言,以及文字和图形。人无需编写程序,靠讲话就能对计算机下达命令,驱使它工作。新一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智能计算机系统。它不仅能进行一般信息处理,而且能面向知识处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的能力,将能帮助人类开拓未知的领域和获得新的知识。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1阶段(1971—1973年)是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1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4004和Intel8008微处理器和分别由它们组成的MCS-4和MCS-8微机。

第2阶段(1971—1977年)是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2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8080/8085、Motorola公司的M6800、Zilog公司的Z80等。

第3阶段(1978——1984年)是16位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3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86/8088,Motorola公司的M68000,Zilog公司的Z8000等微处理器。

第4阶段(1985—1992年)是32位微处理器时代,又称为第4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386/80486,Motorola公司的M69030/68040等。

第5阶段(1993-2005年)是奔腾(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5代。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奔腾系列芯片及与之兼容的AMD的K6系列微处理器芯片。

第6阶段(2005年至今)是酷睿(core)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6代。“酷睿”是一款领先节能的新型微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提供卓然出众的性能和能效,提高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

从外观上看,微型计算机的基本配置是主机箱、键盘、鼠标和显示器4个部分。另外,微型计算机还常常配置打印机和音箱。一台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扩展资料:

CPU是微型机的核心部件,是提高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它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件。

主板不但决定着微型机的性能,而且也决定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微型机所追求的轻薄、散热性强、性能稳定必须要求合理地把各种控制芯片、显卡、声卡以及各种外设接口等整合在一起,这些技术实质上就是主板的研发技术。

移动存储器是相对固定在机器上的存储器而言的,其最大优点在于安装和拆除都很方便。它主要包括机械结构的移动硬盘和没有机械结构的闪存两大类。闪存是利用>/-8A+ 30F76T 技术实现数据存储的,因其样子有如一张卡片,又称之为闪存卡。

随着移动计算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计算机微型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凸现,所涉及的技术有电子元器件的微型化和模块化、微型长效电池、微电子技术带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 超)精细加工技术等等。

微电子技术的特点是精细或超精细的微加工技术,微型计算机是这门技术的结晶。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将促进微型机系统的微型化、多功能化、高性能化乃至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发展。

百度百科——微型计算机

电脑啊电脑?

5个发展时代:

1. 第一代计算机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年)的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采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程,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2. 第二代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的主要特征是其主要元件由电子管改为晶体管。体积缩小,稳定性增加、运算速度提高,功耗小,价格降低,采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软件配置开始出现,外部设备开始增加,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

3. 第三代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4)主要特征是用半导体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分立元件的晶体管作为核心元件。通过半导体集成技术将许多逻辑电路集中在只有几乎几平方毫米的硅片上,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功耗显著减少,速度和存储容量较大提高,可靠性加强,计算机系统结构改善,软件配置进一步完善,有了操作系统,商品计算机开始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解决软件兼容问题,进入科学技术领域

4. 第四代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1974-1981年)主要特征是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两个方向;方向1: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多种逻辑芯片,组装出大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向亿次发展,存储容量已达300千兆字节;方向2: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将运算器、控制器等部件集中在一个很小的集成电路芯片上,产生微处理器。把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储芯片及外部设备接口电路组装在一起构成微型计算机。

5. 第五代计算机

1981年10月,日本向世界宣告开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智能计算机。

基本结构通常由问题求解与推理、知识库管理和智能化人机接口三个基本系统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