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企垄断99%手机系统,华为鸿蒙能否破局?清华教授的答案不简单

2.全球车企“闹芯”,中国智造能否率先破局?

3.gpu芯片未来发展趋势怎么样

4.面对“芯片荒”,看广汽传祺如何破局向上?

5.汽车生产受限,只因芯片不够用!中国汽车产业缺“芯”如何破局?

6.从“买不到”到“买不起”,全球“缺芯”加剧,该如何破局?

7.步步紧逼的产业链阻击任重道远的国产EDA崛起

芯片能否破局重做电脑系统,芯片key

中国的芯片进口率达90%,然后我们国产芯片应该怎样面对这个局势,?2020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在3000亿元左右,而中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将只有70亿元左右,占比不到2.5%,主要分散在低附加值、低可靠性领域。新能源三电系统、底盘电控、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关键元器件开发和主要芯片生产都被国外公司垄断。?广州汽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红在第十四次五年大会上说。从短期来看,供需失衡是?核心缺失?危机的主要原因。其实反映了国产车严重依赖进口芯片,国产汽车芯片研发不足的困境。

车级MCU技术掌握在国际巨头手中,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内的MCU大多集中在低端电子产品,高端电子产品的市场还在外企手里。虽然车级单片机也在国内开始生产,但是国内的单片机厂商需要尽快改善自己的生态系统。?张晓容告诉野马金融。其实很多专家都说车载单片机芯片的技术难度不高。相比电子消费芯片的技术创新速度,车辆标准芯片所使用。为了保证不良率,汽车厂商往往对芯片工厂的生产线建设有非常高的认证要求,从下单到完工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增加一条生产线。所以大部分汽车厂商在选择芯片厂之后,都不会轻易换厂家。"汽车级芯片开发周期长,设计门槛高,资金投入大."张晓容说。

超高的质量要求和生产线规定让大部分厂商望而却步,芯片工厂依赖进口的模式难以解决,国内芯片厂商更难抢到一块蛋糕。但在海外供应商缺货的情况下,国内芯片厂商迎来了机会。2020年10月,据36Kr报道,威来正计划自主研发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在这里我们也希望中国能够制造出自己的芯片,为国加油。

美企垄断99%手机系统,华为鸿蒙能否破局?清华教授的答案不简单

美国芯片产能雪上加霜,加剧芯片短缺问题。芯片短缺问题已经迫使汽车制造商削减了部分工厂的产量。韩国三星电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之一,当地政府要求该公司暂时关闭。三星预计将尽快恢复生产,电力公司奥斯汀能源就何时能恢复工厂运营给出的指引。全球三大车载芯片市场份额的日本瑞萨电子在茨城有一家大型工厂,损失上百万美元。

检查无尘工厂内的设备和芯片产品是否完好无损,由于汽车芯片短缺,全球将减产近100万辆汽车,汽车芯片供应问题将导致全球第一季度减产67.2万辆。美国上市芯片公司年均研发投入和销售额占比为16.4%,中国芯片公司年均研发投入和销售额占比为8.3%,约为美国的一半。在基础研发和设计方面投入太少。我国习惯于引进,没有适当地培养我们自己的工程师和设计师。

美国有一个重要的筹码,我们没有足够的本地化,EDA软件,它相当于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需要用软件工具来制作工程图纸,芯片设计比建筑图纸复杂很多倍,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操作和场景模拟。中国进口了60%,中国占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半导体总销售额的30%以上。在四方芯片联盟中,韩国是最不稳定的,也是最容易争取到的。日本的半导体也一度超越美国,后来被压制,美国转而支持韩国的半导体技术,芯片行业进入下行阶段变成对中国芯片的利好,促进中国芯片的发展应该是有好处的,获得了更多收入将让中国芯片可以有更多资金投入研发,实现弯道超车。 ?

全球车企“闹芯”,中国智造能否率先破局?

在美企拿国内市场近100%的手机操系统市场份额的当下,近日清华大学沈阳教授一语惊人: 中国智能手机龙头企业华为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鸿蒙系统有望打破美国垄断!

沈阳教授的一席话很快引起广泛热议。

众所周知,近些年,我国 科技 领域相继遭到美国等一众西方国家的限制。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有30%左右。由于国内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目前还不具备生产高端光刻机的能力,因此截止到目前,高端芯片仍然要依赖国外进口。 进入2020年后,在美国的禁令下,国外半导体设备商加大力度对我国出口半导体设备的限制,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芯片产业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然而,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比芯片行业更悲催的是, 在操作系统领域,我国99%的市场被美国的企业垄断。 在电脑操作系统领域,几乎被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windows系统所垄断; 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大家所熟知的两大操作系统,谷歌安卓和苹果IOS也已经垄断了我国99%的市场。

而这两大操作系统,同样来自美国企业。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 2019年,苹果的iOS系统的市场份额达到30.99%,谷歌的安卓系统市场占比达到68.63%。

当操作系统被垄断后,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即便我国手机厂商的全球销量能够占据前五的市场份额, 但操作系统被垄断后,每卖出一台手机,就需要向美企上交一部分专利费,相当于国产手机厂商在为美企打工。

如今芯片已经被卡住了脖子,如若我们在操作系统领域没有重大突破,那么一旦美帝在操作系统上动“手脚”,后果或比芯片被“卡”脖子还要严重。 因为物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变得格外重要,操作系统作为所有软硬件运行的基础,因此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为了打破垄断局面,早在几年前,阿里、中兴等就已经进行过国产操作系统的自主研发,但却始终未能进行大规模的商用。

究其原因,研发一个操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复杂的工程,这其中不仅包括系统的研发,而且还需要各大软件开发者的支持,以及硬件厂家的支持才行。 操作系统还要与大量的应用软件、硬件厂商进行适配,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生态。 尽管开发自主操作系统困难重重,但国内 科技 巨头从未放弃对该领域的 探索 。

为了打破这一垄断局面,华为早在8年前就已经投入操作系统领域的研发,并成立“鸿蒙生态班”。 任正非曾经说过,要将技术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华为打破现在操作系统格局的困难没有人会懂,因为这是一个从零到一的突破。

在鸿蒙系统研发完成后,华为并没有第一时间将鸿蒙推出,而是等待鸿蒙生态进一步完善后,华为才正式向外界推出。

沈阳教授之所以认为华为鸿蒙系统有望打破美国垄断,主要是出于鸿蒙系统的优势出发。 首先,鸿蒙系统以万物互联为起点全面覆盖手机、车机、可穿戴设备、电视等硬件设备。其次,鸿蒙系统适配的内存范围广,并且完全开源开放,能实现与AI、大数据、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在智能交互方面,比安卓和IOS更具优势

可以说,华为鸿蒙系统,不仅解决了华为的后顾之忧,更是为国产 科技 企业提供了一条后路,避免被外企“卡”脖子的命运。

gpu芯片未来发展趋势怎么样

车辆智能化系统及其消费电子产品智能化系统的来临造成了全世界芯片生产量不够,而新冠疫情爆发造成 的国外经营规模很大的芯片加工停工也是加重了芯片供货急缺的状况。

我国作为芯片要求强国,另外也是芯片的进口强国,对芯片拥有巨大的需要量。因为国内汽车芯片过度依靠国外销售市场,以致于芯片自给自足工作能力匮乏,而此次的芯片困境或将进一步刺激性我国在芯片行业的发展趋势。从短期内看来,我国对芯片的要求要想完全解决进口还不实际,可是从长期性看来,依照在我国目前的辽阔的市场环境及其发展前景,中国公司在芯片行业的发展前景前途无量。

针对众多汽车企业来讲,既然困境早已发生,只有挑选忍痛割爱割保大撇舍变小。终究如今要做的便是要确保自身热销车型芯片的供给量。伴随着车辆智能化系统和纯电动车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芯片空缺也可能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独立芯片空缺的难题,我国各行各业的公司都对芯片行业进行了猛击。中国制造业有着全球唯一的产业链工业生产基本,可以生产制造一切商品,它是在我国首先突破的基本;我国政府的全力支持,出示优渥的芯片设计、制造、销售的自然环境和政策、税收优惠政策。

既然短期内没法打破封禁,比不上大幅度提高完善加工工艺的生产能力,在享有自然环境收益的。在这次蔓延到全世界的芯片困境之中,当全世界汽车企业都遭遇着停工停产的囧境时,中国公司却挑选了逆流而行,这就表明国产芯片总算拥有本质上的开始。

面对“芯片荒”,看广汽传祺如何破局向上?

——2022年全球GPU芯片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预计2027年全球市场规模超过320亿美元组图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景嘉微(300474);通富微电(002156)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GPU芯片出货量;全球GPU芯片市场规模

全球GPU芯片行业发展历程

在年之前,GPU原本只是用于图形和图像的相关运算,受CPU的调配,但随着云计算、AI等技术的发展,GPU并行计算的优势被发掘,在高性能计算领域逐渐取代CPU成为主角。1999年,NVIDIA公司在发布其标志性产品GeForce256时,首次提出了GPU的概念。2006年,NVIDIA发布了第一款采用统一渲染架构的桌面GPU和CUDA通用计算平台,使开发者能够使用NVIDIAGPU的运算能力进行并行计算,拓展了GPU的应用领域。2011年,NVIDIA发布TESLAGPU计算卡,正式将用于计算的GPU产品线独立出来,标志着GPU芯片正式进入高性能计算时代。

全球GPU芯片出货量超过4.6亿片/年

近些年,全球GPU技术快速发展,已经大大超出了其传统功能的范畴,除了满足目前大多数图形应用需求,在科学计算、人工智能及新型的图形渲染技术方面的技术应用日益成熟,进而推动全球GPU芯片市场的持续高速发展。

从全球GPU芯片出货量来看,根据全球知名调研机构JPR数据,从2021年各个季度来看,全球GPU芯片的季度出货量维持在1-1.3万片之间,2021年全年出货总量超过4.6亿片。

全球集成GPU芯片出货量占比超八成

GPU芯片主要可分为独立GPU(封装在独立的显卡电路板上,使用专用的显示存储器,一般来讲,其性能更高)和集成GPU(集成GPU常和CPU共用一个Die,共享系统内存)。

目前,全球集成GPU出货量占比超过八成,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从占比变化趋势来看,独立GPU的市场份额有所增长,反映出市场对高性能GPU芯片需求有所增长。

注:内环2020年q4,外环2021年q4数据。

预计2027年全球市场规模超过320亿美元

根据IC Insights数据,2015-2021年全球GPU芯片市场规模增速超过20%,2021年,全球GPU芯片市场规模超过220亿美元。

根据JPR资料,预计2022-2026年,全球GUP出货量将实现6.3%复合年增长,以此增长率测算2027年全球GPU芯片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20亿美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GPU芯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汽车生产受限,只因芯片不够用!中国汽车产业缺“芯”如何破局?

智能互联时代,中国汽车行业正面临着汽车产业新技术发展的需求和趋势,各大车企品牌纷纷加速拥抱智能化,汽车也早已从单纯的交通运输工具转变为更智能的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

广汽传祺深刻洞悉这一市场发展趋势,提出了“混动化+智能化”双核驱动发展战略,并将智能化作为广汽传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以推动传祺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创新。经过时间的推移、市场的考验,广汽传祺凭借其更安全可靠、更科技智能的领先优势,实现全系车型热销,2022年1月更是斩获销量36564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3.7%,以稳中求进的姿态喜迎虎年开门红。

以高品质发展,打破“缺芯”困境

从2020年起,新冠疫情反复、全球芯片持续紧缺,全球汽车制造业受到重创,中国各大自主品牌也无一幸免。在此“双重打击”下,中国自主品牌应如何合理破局,成为了提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和汽车消费的重要课题。

作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标杆,广汽传祺深知汽车芯片是决定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成员”。

面对“芯片荒”这一困境,广汽传祺仍坚持与世界一流的供应商合作,采用最新一代、最先进的智能芯片,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智能化产品。

以全新第二代GS8和影豹顶配版为例,两款车型均使用了超500颗车规级智能芯片,选用了采埃孚最新一代的DP-EPS电子转向助力系统,提供标准、舒适、动力三种助力模式功能,满足用户不同驾驶风格需求,还有效提高转向灵敏度,达到2.2g/100deg,转向响应速度更快更线性。此外,两车还采用了最新一代ECU控制系统,该系统芯片由英飞凌,安森美等国际大牌芯片厂提供,芯片算力及稳定性均高于行业主流水平,失效率低至100fit(10亿小时运行的故障次数),达到了同级别车型的最高水平,为转向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在“缺芯”浪潮的裹挟下,广汽传祺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芯片价格上涨的压力,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地的供应商协调沟通,优化资源调配,保证产品生产的正常运作,并争取以最快速度将车交付到消费者手中。

以技术为抓手,持续落地智能化

如今,中国汽车市场混战激烈。各大自主汽车品牌持续布局智能化,并以车联网、自动驾驶、移动出行体验为主要发力方向。

而站在汽车智能化风口的广汽传祺,以技术为抓手,聚焦智能科技,通过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依托ADiGO 4.0智驾互联生态系统,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AR智能领域均取得了领先优势。

2021年4月,广汽传祺推出超感交互智能座舱。该座舱可通过AI、AR、大数据和5G互联,实现人机交互功能,如人脸识别登录、手势控制、疲劳提醒、支持持续OTA升级等,已陆续搭载在传祺GS4? PLUS、影豹、全新第二代GS8等众多车型上,为消费者带来更智能化的用车体验。

未来,广汽传祺还将对超感交互智能座舱进行再升级,联合博世智能团队等合作伙伴,开发ADiGO 4.0超感交互智能座舱,采用高通8155行业顶级的车规级座舱芯片,体积会更小、带宽会更大、功耗会更低,性能会更强,可谓是汽车座舱最强大脑。

智能驾驶方面,广汽传祺更是在2021广州车展上发布了广汽智能领航辅助系统。该系统基于广汽自研的L2++级智能驾驶平台打造,搭载了华为高算力域控平台及34个高性能传感器,涵盖高速、城区、泊车的点到点全场景,支持高速、城市及停车场的智能领航辅助,可实现自动按照设定的导航路径行驶,具有超高算力、超强感知、功能丰富、人机共驾、集成“一张图”等功能。

AR智能方面,广汽传祺实现了国内首款量产AR-HUD,采用全球领先的DLP技术,属国内自主技术首发,显示尺寸行业领先,现已搭载在全新第二代GS8上。

作为广汽传祺“混动化+智能化”战略下的首款落地车型,全新第二代GS8在智能化方面可谓是“集大成者”,不仅搭载了全面升级的ADiGO 4.0超感交互智能座舱、技术领先的百万级科技AR-HUD功能,还首次搭载了AVDC影子车手。而AVDC影子车手,即广汽自适应车辆动态控制系统,是目前最符合中国人特征的驾乘辅助系统,可通过各个子系统之间交互传感器信息,以整车最佳方案对车辆各节点进行集成控制,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高品质智驾体验。

汽车智能化,于广汽传祺而言,是更高的科技感、更好的驾乘体验、更好的人机互动,是通过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使汽车真正成为人的伙伴。为此,广汽传祺将在智能化领域继续深耕,继续坚持科技创新,满足产品差异化,以“黑科技”智领未来。

从“买不到”到“买不起”,全球“缺芯”加剧,该如何破局?

1.政府应该放宽市场准入,设立相关的芯片制造免税区。 放宽准入条件,坚持准入条件统一。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后,将按照法律法规、国务院部署和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统一各类市场主体的登记要求、登记事项、登记条件和有关材料,努力做到全国?一盘棋?。地方有关改革措施与法律法规、国务院部署和国家工商总局要求不一致的,要作出相应调整。各地不能擅自修改、增加或减少准入条件或材料。?

2.汽车制造商应该加大对芯片的研发,加大的芯片的投入。集中力量支持技术路线明确的芯片研发项目,将车规级芯片技术突破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计划重点研究任务。政府牵头组织全力投入,大力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构建需求驱动的协同创新链,各方力量参与研究,发挥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势,实现技术突破。?

3.加强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的培养。国家应加大吸纳产业顶尖人才力度。从资金层面,加大补贴人才的力度,引导更多人才投身于半导体行业,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在车规级芯片产品中形成安全壁垒。同时加大对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研究的投入,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出台政策和措施建立这一领域长期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

简单理解就是,实现这些智能,底层的技术以及上层的应用都是一种「信息技术」服务,概括为:智能驾驶即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是指人车交互,是智能汽车向人传递功能应用的支持空间;智能网联表示以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互联,未来车与路互联;云服务主要是服务自动驾驶平台,让数据实时共享。

步步紧逼的产业链阻击任重道远的国产EDA崛起

芯片对于我们现在的科技行业可以说是极为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在美国卡脖子之后,华为公司现在的手机业务基本上形同虚设。而这一次,华为公司也宣布将会重新注知道光刻机公司当中用于研发自己的芯片。其实除了相比较于华为的买不到,很多公司现在已经有了买不起的感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全球芯片短缺应该如何破局。

第一,芯片为什么会短缺?

可能很多人印象当中,芯片是主要应用在电脑和我们的手机之上,但实际上在汽车上,飞机上或者很多的电动工具上都是需要芯片的,只不过他们的制作精度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在需求量上,随着我们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对芯片的需求也正在逐渐的上升当中。但是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全球很多芯片没有办法如期开工,所以导致他出现了严重的短缺。

第二,我们的需求上升。

因为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所以就导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所能够使用的电器设备越来越多。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芯片的应用也越来越高,就比如说在我们的智能手机上,现在芯片的工艺已经要求达到5纳米。甚至有一些公司已经开始专注于研究三纳米的芯片,而这必将会浪费大量的资金。

第三,为什么芯片越来越贵?

按照道理来说,作为一个发展了几十年的工业体系,在如此大规模的生产订单之下,它的价格应该是越来越便宜,但是芯片却正好相反,价格越来越贵,越是顶尖的芯片,价格更是呈几何指数增长。而是属于这样,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芯片发展遇到了瓶颈期,一直没有办法有新的突破。

美国商务部上周五发布最终规定,对设计GAAFET(全栅场效应晶体管)结构集成电路所必须的EDA软件等技术实施新的出口管制。相关禁令2022年8月15日正式生效。这是自美国芯片法案落地,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又一次打压。有关分析认为,尽管美国在芯片领域的一系列组合拳对中国芯片的短期发展构成了一定影响,但也倒逼国内芯片产业加速迭代和自立,从而全盘谋划,全面破局

步步紧逼的产业链阻击

美国EDA断供就是想让中国内地没工具设计3nm及以下的高端芯片,设计卡死在5nm,制造卡死在7nm。然后拉开中美在高速运算、AI等方面的距离。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EDA是芯片IC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技术的高级形式,属于芯片制造的上游产业,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布线、验证和仿真等所有流程。EDA被行业内称为芯片之母。

目前,全球的EDA软件主要由Cadence、Synopsys、Mentor三家美国企业垄断。三巨头牢牢占据了全球超过70%的市场份额,能够提供完整的EDA工具,覆盖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全流程或大部分流程。

据洪仕斌介绍,整个芯片产业链包括了从最初的设计、制造、封测等,虽然目前国内芯片设计企业,如华为海思、中兴微电子等已经能够达到世界顶尖水准,但在EDA软件方面一直都存在着较大的短板,甚至比国产芯片制造、封测等领域还要惨。

根据世界半导体大会EDA产业发展分论坛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全球EDA软件市场为102.5亿美元,而中国EDA市场规模为5.8亿美元,只占到了全球市场的5.6%,其中国产EDA厂商营收更是只有可怜的4.2亿元人民币,规模只有全球市场份额的0.6%左右。

此前,美国政府直接豪掷527亿美元,通过芯片法案。芯片法案列出了一些规定,受到美国补贴的企业禁止在中国大陆扩大生产和投资更先进的芯片,期限是10年。另外,美国政府将增加对相关机构的投资,促进科学研究工作,但禁止与中国大陆有教育合作关系的大学获得研究经费。

任重道远的国产EDA崛起

北京商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从国产EDA软件发展史来看,从上世纪80、90年代起,就不断地有中国企业进军EDA软件领域,直到1993年,华大九天发布了国内第一款EDA软件熊猫ICCAD系统,实现了国产EDA从0到1的突破。

但由于整个芯片产业链的核心技术都被西方国家垄断,海外EDA软件巨头更是直接与芯片设计、制造厂商们直接绑定,导致国外厂商并不采用国产EDA软件,而国内芯片制造水准依旧停留在14nm水平阶段,无法寻求更大的技术突破。

如果设计一款5nm芯片产品,使用全球顶尖的EDA软件,大约成本可以控制在4000万美元左右,但如果没有EDA软件支持,那么设计一款5nm芯片所要消耗的成本可能就要高达77亿美元,接近200倍左右的差距。某国内CAD软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

一旦美国断供EDA软件,短时间内肯定会严重影响国内芯片企业的设计能力,但国产EDA软件将彻底崛起。运营商财经网相关负责人康钊表示,对于美国的封杀,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抓紧提升国产EDA软件的水平,这并非不可克服,而是国内企业要联合起来,甚至华为海思、国内的高校等都参与进来,组成联盟,共同开发,这样进程会加快。

在EDA软件领域,国内的政策布局也已全面展开。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就明确将集成电路列为七大科技前沿领域攻关的第3位,EDA的攻关更是位列集成电路之首。

重压之下的芯片自由机会

目前中国在芯片三大领域:逻辑芯片、存储芯片、模拟芯片上,均处于劣势。而在上述三个领域,美国企业都是毫无疑问的主导者。中国想要在芯片领域实现自给,必然要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和专利墙,一番龙争虎斗在所难免。

但短期内,中国芯片产业链承受巨大压力。综合ICInsights和中国海关的数据,2020年,中国芯片市场的需求规模高达1434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所有芯片制造企业(包括外资厂)能够供给的产能价值只有227亿美元,自给率只有区区15.9%。如果剔除外资芯片厂,仅统计纯中国内地企业的产能,2020年,产能价值约83亿美元,自给率低到只有5.9%。

但重压之下,中国并不是没有机会。产业观察家许意强表示,从长期发展来看,美国保持持续的优势并不容易。半导体行业需要大量的人才、劳动力、能源以及物流等因素支撑,但在这些领域,美国的缺口很大。此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各半导体厂商在中国能赚到钱,由于资本是逐利的,美国想要夺回产业主导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份研究指出,美国要想在本地建立从上游至下游的完整产业链,前期投资都至少需要1万亿美元,不得不说,527亿美元对于芯片整个产业链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自从中兴、华为事件之后,国内芯片产业一片火热,两年多时间,国内新增芯片企业超10万家。据报道,在过去4个季度中,每个季度里全球增长最快的20家芯片行业公司,就有19家来自中国内地。

此外,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俨然成了国内第一大芯片基地,从头到尾所有的芯片制造流程无不涵盖,未来会在2025年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许意强表示,芯片自给的核心,在于芯片制造及其关键设备、尖端材料和核心工艺。中国只有在整个芯片工业崛起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彻底的芯片自给,芯片自由不能只靠点的突破,需要全盘谋划,全面破局。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